共识的螺旋:货币从宽松幻象到紧平衡现实的2025年资产定价重构
基于DCF模型的分母端约束与分子端突围
何为共识?
1
共识定义
共识是金融市场中大多数人达成的一致性看法。
2
影响范围
影响宏观大类资产的价格波动,包括房地产、商品、股市等。
3
波动规律
资产价格遵循:分歧→共识→分歧→共识→打破共识→凝聚新共识。
共识的效应
1
共识形成时
资产价格持续上涨或下跌,方向明确。
2
共识破裂时
资产价格波动无序,市场混乱。
3
打破共识后
过去表现不佳的资产可能突然走强,表现良好的资产可能暴跌。
当前的共识
经济预期
经济难言好转,宏观政策刺激更多是对冲下行。
政策预期
政策刺激难以强力推动增长。
流动性预期
货币流动性预计将持续宽松。
政策背景
1
2024年12月
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。
2
政策调整
央行将2025年货币政策从"稳健灵活适度"调整为"适度宽松"。
3
市场反应
市场预期2025年大幅降息降准,驱动A股科技股和债市走牛。
DCF模型在资产定价中的应用
DCF模型简介
股票估值 = 分子(经济总量或企业盈利)/ 分母(国债收益率 + 风险溢价)
应用范围
广泛应用于市场风格和股票估值定价。
反映共识
反映市场一致性看法,影响投资决策。
分子端 vs. 分母端
分子端
经济总量或企业盈利,直接影响顺周期资产表现。
与实体经济紧密相连,受宏观政策影响明显。
分母端
国债收益率和风险溢价,主要影响科技成长股等资产。
与货币政策和市场风险偏好关系密切。
科技股的定价逻辑
1
1
估值特殊性
A股科技公司盈利不稳定
2
2
分母端定价
主要通过国债收益率+风险溢价定价
3
3
政策敏感
对货币政策变化反应迅速
4
4
市场表现
2024年9月政策转向后持续上涨
分母端驱动科技股估值
降准降息
央行实施宽松货币政策。
国债收益率下行
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下降。
风险偏好提升
宏观叙事增强,风险溢价下行。
估值提升
分母端减小,科技股估值大幅上升。
货币政策的变化
1
2
3
4
1
估值天花板
科技股估值受限
2
分母端停止减小
国债收益率+风险溢价不再下降
3
政策收紧预期
2025年货币政策可能收紧
4
高估值风险
国债收益率上行将冲击高估值科技股
当前市场动态
1.59%
原十年期国债收益率
2025年3月12日前的水平
1.95%
新十年期国债收益率
2025年3月12日后上升
↓
科技股表现
面临回撤风险
顺周期板块的分析
1
1
房地产
受经济周期影响显著的核心行业。
2
2
基建
政策驱动明显,与经济增长紧密相关。
3
3
消费
反映居民购买力和信心。
4
4
金融
经济好转时表现优异。
当前挑战
2025年2月经济数据显示通缩压力。房地产市场供大于求,居民购房信心不足。
投资机会
1
2
3
4
1
估值优势
顺周期板块估值处于历史底部
2
赔率条件
具备买入条件
3
胜率挑战
盈利时机不确定
4
机构态度
制约机构入场
未来情景的推演(1)
悲观行情
二季度无降准降息,经济数据未改善。
分母端压力
科技股因高估值面临回撤。
分子端困境
顺周期板块难有行情。
未来情景的推演(2)
未来情景的推演(3)
乐观情景1:政策落地较快,房地产恢复确认。分子端顺周期板块估值修复,货币政策偏紧压制科技股估值。
未来情景的推演(4)
1
经济状况
经济无显著复苏,但政策对冲下行。
2
货币政策
央行降准降息驱动流动性宽松。
3
市场反应
宏观叙事点燃科技股估值继续拔高。
4
乐观情景2
分母端驱动的科技股行情延续。
市场切换趋势
1
情景4
流动性宽松驱动科技股估值提升。
2
当前市场
正在切换中,方向尚不明确。
3
情景3
政策刺激顺周期,房地产和财政政策是关键。
结论
未来不确定性
未来永远未知,无法准确预测市场走向。
关注触发条件
关注政策变化、经济数据等触发资产价格波动的条件。
模型理解
投资决策应基于对分子端和分母端变化的深刻理解。
避免盲从
不要盲目追随市场共识,保持独立思考。